地質科學組
- 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實驗室
- 構造地質力學實驗室
- 波長散色X射線螢光光譜儀實驗室
- 板塊構造實驗室
- 古環境實驗室
- 岩礦實驗室
- 岩漿與火山實驗室
- 岩石樣本準備室
- 地球化學分析實驗室
- 實驗岩石學實驗室
- 穩定同位素質譜儀實驗室
礦物岩石標本、化石標本、傾斜儀、偏光投影機、偏光顯微鏡、
大氣科學組
- 氣象實驗室
氣象衛星接收系統、百葉箱、探空儀器、探空儀、對流實驗器、氣象觀測儀、微處理流體偵測系統、空氣污染偵測器等、自動觀測設備、高速叢集平行運算系統
天文學組
- 天文實習室
- 平頂天文台
- 老圓頂天文台
- 新圓頂天文台
使用須先 email 向天文組老師申請,使用師大 gapps 帳號於行事曆建立活動,請註明以下事項,並邀請「B413 天文實習室使用登記」加入
——————————————————————
事由:(簡短說明)
登記使用人: (系級姓名)
指導老師:(天文組核定申請老師)
海洋科學組
- 海洋實驗室
α粒子能譜分析儀、低背景值α及β粒子計數器、精密恆溫水槽、烘箱、可見光分光度計、排煙櫃、碳/硫元素分析儀系統、精密電子分析天平、分析及去離子純水機、冷凍離心機、二次蒸餾水製造系統、廢氣處理塔
捉住時間的實驗室–氬氬定年實驗室簡介
本系葉孟宛教授
年代的探索與追尋一直是地質學非常獨樹一格的研究面向。40Ar/39Ar 定年法演伸自K-Ar定年法,是分析岩石礦物形成年代的方法之一。鉀元素廣泛存在於多種岩石與礦物之中,而氬氣則是惰性氣體,不易與其他化學物質反應,使得此兩種元素非常適合用來分析。固態鉀在經過中子照射之後,藉由同位素退變的關係,可轉化成氬,藉由高溫或雷射燒熔的方式,將礦物與岩石中的氬氣釋放出來,進而量測岩石或礦物的「絕對年代」。 本系的氬氬定年實驗室承襲於過去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的氬氬定年實驗室-共有三套質譜儀分別搭配可階段加溫式高溫爐,CO2雷射與193nm準分子雷射,並於2017年移交至師大。 階段加溫定年系統:此系統以VG1200S質譜儀為分析主體,搭配雙真空,可升溫至1700oC Mo高溫爐與超真空樣本腔為採樣系統,採樣系統與質譜儀間則有一套超高真空不銹鋼全自動氣體純化系統,VG1200S運用法拉第杯來偵測帶電粒子,通過測量40Ar、39Ar、38 Ar、37 Ar 與36 Ar的訊號而計算出樣本之年代。適用於年代老,變質或構造事件複雜之礦物與岩石。 雷射燒熔定年系統︰此系統以VG3600質譜儀為分析主體,搭配新銳CO2(二氧化碳)雷射並配合超真空樣本腔為採樣系統-可以連續或脈衝形式使用於單顆粒標本燒結定年及階段加溫分析之用。VG3600運用法拉第杯與倍增管來偵測帶電粒子,經由測量40Ar、39Ar、38 Ar、37 Ar 與36 Ar的訊號而計算出樣本之年代。由於倍增管的偵測靈敏度為法拉第杯的100倍,因此本分析系統適用於地質事件單一,年代年輕,樣本量小,但可能需要大量數量分析之礦物與岩石。 雷射探針定年系統︰此系統以Nu Noblesse質譜儀為主體,利用專利的聚焦設備進行同位素的多重接收,並配合UP193-FX準分子雷射與超真空樣本腔為採樣系統,可進行定點微區定年及單礦物燒熔定年實驗分析。此技術提供了一個直接量測礦物內氬同位素分布最方便直接的方法,進而可以求得礦物內的年代剖面。可進行構造、變質岩溫壓及年代之直接比對與連結。本實驗室歡迎自然科學研究分析之合作。注意事項:
< 1 > 氬氬定年法適用礦物:富含鉀之礦物如鉀長石、雲母類礦物、角閃石等,存化後礦物以及火山岩全岩分析。因風化易造成鉀氬同位素系統之破壞,必須為新鮮樣本才得以分析。
< 2 > 所有採樣與礦物純化過程中禁止有油劑污染。質譜儀為超高真空系統,油類污染除了會造成背景值降不下來之外,因部分碳氫化合物之分子量與氬同位素之質量數相當,因此也會造成樣本年代嚴重誤差。
< 3 > 礦物樣本如鉀長石、雲母類礦物、角閃石等樣本約需50 mg (>95%),火山岩全岩樣本約需500 mg (>95%)。
地球物理組
- 地球物理實驗室
水準儀、地電流測地儀、質子進動式磁力儀、重力儀、三分量磁測儀、質子進動式磁測儀、地震資料解釋系統、梯度式磁力儀、VLF磁力儀、地震資料解釋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多頻道震測儀、機械式震波產生器(P波及SH波)
科學教育組
CWISE 是一個支援師生自主設計發展與實施科學探究活動的線上平台。CWISE至今提供服務給超過15,000位科學教師、研究者和課程設計者、以及世界各地超過10,000名的K-12學生,而且使用族群正持續成長之中。
CWISE 支援中文與英文,提供簡單的使用者介面、認知提示、嵌入式反思筆記與評量、線上討論、及軟體工具(如:繪圖板、概念地圖、表格與圖示),相當易於上手。學生透過CWISE多樣的互動模擬和模型、合作與反思活動、以及教師的回饋紀錄,預期將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學習歷程中,我們的眼睛會隨著我們目前正進行的任務(包括閱讀、分析圖表、辨識圖片等)進行移動。如果我們能記錄、分析學習歷程中的眼動資訊(以眼跳(saccade)和凝視(fixation)組成),或許就能夠了解學生在進行這些工作時所運用的認知策略,進一步診斷學生在科學學習時所遭遇的困難。
- 腦波實驗室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大腦的活動,是由細胞群的電生理所引發。大腦支持我們進行科學學習歷程中所展現的記憶、推理理解、想像創造、問題解決、後設反思等能力。因此,如果收集、分析學習歷程中的腦電資訊,就可以幫助我們推論學習者的的認知歷程以及所遭遇的困難。有趣的是,分析腦電波的眾多方法中,有相當的方法與分析地球物理、海洋學的方法是重疊的,譬如頻譜分析、小波轉換、傅立葉轉換、AI(神經網路)等等。
遊戲具備了娛樂性、遊戲性、挑戰性、勝利感、情節、社會互動等要素。這些要素能夠(一)提升學習者學習動機:讓參與者專注與沈浸於遊戲歷程。(二)遷移學習經驗至日常生活:遊戲的特色是可由設計者設計與建構情境,透過角色扮演讓玩家投入其中。參與者在所處虛擬世界中,融入角色的所處環境,了解社會發展的歷程,進行有意義的互動與討論。(三)系統性的建構科學概念:遊戲基本上由四個主要元素構成:情節、目標、內容、規則/機制。我們可以將科學概念,融入上述的元素之中。協助參與者在遊戲的歷程中將不自覺地、有條理地吸收到遊戲規則所設定之系統性概念,有助於抽象概念的轉化與學習。(四)高層次認知能力養成:遊戲任務的處理、產出及回饋,可以提供玩家能在不斷的摸索與修正中,強化後設認知能力。本實驗室研發遊戲已獲得1次環保署、2次教育部全國氣候變遷調適創意實作競賽第一名。